近日东莞市编办举行议政决策主题党会,会议信息显示,经信、计生、物价、发改、食药监和农业六部门权责将调整,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权责调整备受关注。据记者从东莞市食药监局方面获悉,从本月1日开始,食药监局方面已经顺利承接了来自于工商和经信局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今年1月,东莞市质监局食品科人员编制整体平移至食药监局,完成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权转移;食安办也从市卫生局移交到市食药监局。
食品安全各环节均由市食药监局监管
去年10月,记者从东莞市编制办公室方面获悉,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调整。这个做法在本月变成了现实。据悉,东莞市食药监局在年前签订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接协议,食药监局自今年开始,承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同时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自今年3月起承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酒类流通监管职责。
东莞市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刘昆接受采访时称,职能转移就是“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之前存在多头管理和多部门推诿的问题”,今后凡是涉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餐饮环节,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等,不再像以前分属质监、工商、卫生和食药监负责,而统统由食药监部门接手。
市质监局食品科全盘平移
东莞市食药监局最早承接别局转移的职能来自于东莞市质监局,今年之前,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由质监部门承担,具体由东莞市质监局食品科行使职权。据记者获悉,在今年1月份,东莞市质监局不但向东莞市食药监局转移了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权,而且整个东莞市质监局的食品科人员编制亦转移至食药监部门,原市质监局食品科的全套人马已移师至东莞市食药监局二楼坐镇办公,科室名称更改为东莞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
据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张吉介绍,其科室从质监部门转移至食药监局麾下后,除了所属的变化之外,“工作上没有变化,还是和以前一样。表面上只是换了办公的地点,实际上解决了转移之前可能存在的多头管理和监管推诿的问题,因为从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整个监管流程现在都由东莞市食药监局来统筹,降低了沟通成本”。
为了解决不同环节的部门协调,整合职能后的东莞市食药监局还强化了内部的“综合协调科”,专门负责协调从质监、工商、经信等部门移交过来的职能磨合,市食药监局办公室方面解释称:“综合协调科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现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牌子挂到了食药监局,协调科既承担起了食安办的工作。”
食药监局增编117人
经信局也已移交了酒类流通管理职能,并没有相关人员编制移交;而卫生局也移交了食安办的牌子,只有1名工作人员转到了食药监局的编下;工商局方面亦将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职能转交,人员未有移动。
“现在食药监执法这块的人员编制在职能转移和‘三定’方案实施后,在编人员一共增加了117人”,市药监局办公室主任刘昆解释:“市局编制基本没什么变化,主要是原来设6个直属分局变更为29个食药监分局,增加的这些编制既有属地镇街公务员转过来,也有属地重新招考的”。据介绍,改革前市食药监系统在编人员不过百人左右,整条战线不过300人,但东莞6万多家涉食品的主体监管工作需要约600多人,属于长期缺人状态,所以刘昆认为,“实际面对转移过来的那么多工作职能,人手还是非常紧缺的”。
工作上没有变化,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必像以前那样跨部门跨局办协调,解决了转移之前可能存在的多头管理和监管推诿的风险,降低了沟通成本。———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张吉谈工作变化,其科室从质监部门转移至食药监局
表面上增编117人,实际面对转移过来的那么多工作职能,人手还是非常紧缺。———市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刘昆谈人员编制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