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周氏后人认祖归宗 共促家乡经济文化发展

东莞新闻
管理员 投稿来源于南方日报 IP属地:未知

2014/04/02 17:17:29 · 0阅读

0
今天大家都在关注
东莞新闻
常平:周氏后人认祖归宗 共促家乡经济文化发展
时间:
长按二维码
查看信息详情

  一幅巨大的汉白玉周敦颐雕塑,伫立在桥梓村的广场上,成为周氏后人共同膜拜的对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独特高洁的形象,歌颂了莲花坚贞自好的品格,作为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其自身高洁磊落的胸襟,也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但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周敦颐离“世界工厂”的东莞并不遥远,常平屋厦周姓五村岗梓、桥梓、苏坑、塘角、下墟)的村民均为周敦颐后裔。

  几千年来,人们在清明节期间为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在传递孝道的同时,也对活着的后代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基于亲情人伦的血脉认同,直至基于经济发展的抱团互助。常平周姓五村早期的经济腾飞也深受裨益,而桥梓村早年的经济腾飞是最典型的样本。

  常平周氏后人每年都要开展清明祭拜周敦颐的相关活动。甚至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常平的周氏后人都会提前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包括湖南道县周敦颐出生地在内的众多周氏后人前来常平共品荔枝。而在一些纪念周敦颐的重要节日,常平周氏后人也会派出相应的乡亲代表,去道县等地参加当地的活动。

  周氏家族遍布海内外

  据常平镇桥梓村委书记周柏昌介绍,周敦颐之五世裔孙岐秀公即东莞周氏一脉之始祖,死后建陵墓于常平镇卢屋村鲇鱼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一路传承至今,桥梓村民已是周敦颐第30代左右的后人。

  明清以来,东莞周氏五大房对鲇鱼山先祖陵墓春秋两次祭祠,都十分隆重。其后,由于长久的风雨侵袭和人为破坏,岐秀公墓一度年久失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桥梓旅港同胞周先生提议重修,使该墓再现原貌。

  周柏昌说,较早前,周敦颐的后代中,有一位来到番禺担任“千总”的职位,生了9个孩子,长大后,分别生活于广州,茂名高州,佛山南海、顺德及东莞等地。其中,周敦颐之五世裔孙岐秀公即东莞周氏一脉之始祖。

  每逢清明节,周氏后人都会扫墓祭祖,表达追思。据村民介绍,按照祭祖仪式,一众周氏后人,会先准备好花篮,前往桥梓影剧院门口的汉白玉周敦颐石雕像献花;随后,他们转向卢屋村鲇鱼山祭拜先人,通过摆放祭品、上香、祭拜等一系列传统而又严肃的仪式,表达周氏宗亲对先祖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据周柏昌介绍,周氏家族发展至今,宗亲已遍布海内外,侨胞数量达到数千人。每年祭祖,都有不少侨胞专程从外面赶回,为的就是听一听乡音,看一看乡情。而周氏后人进行的祭祀活动,对于发扬移民精神,缅怀先祖功德,弘扬民族文化,密切宗族亲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周氏同胞助力家乡发展

  周柏昌介绍,1978年以前,桥梓被束缚在单一的农业经济的圈子里,举步维艰,村民生活贫苦。1978年以后,桥梓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本村香港同胞众多的优势,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

  他说,桥梓是广东省最早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农村之一,初期主要是毛织、电子、塑料加工等手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厂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档次不断升级。至1990年,年集体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在当时东莞,与凤岗雁田、中堂潢涌、虎门龙眼、长安乌沙齐名的东莞五强村之一。1992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来莞时,还特意到桥梓村视察。

  “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桥梓一带的工人数量激增,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莞人源源不断地来到桥梓就业。”周柏昌说,至2007年,桥梓外来人口达到1万多人,全村经济实力也比较雄厚,村集体总资产达到几个亿,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近4千万元。

  桥梓经济腾飞的背后,最为关键的正是周氏侨胞的慷慨投资,以及本地村民的齐心协心。

  在发展的早期,桥梓利用本地香港同胞众多的优势条件,在经济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周柏昌依然记得1980年后,桥梓由于经济薄弱,就在祠堂、会堂、生产队保管仓等这些简陋的地方中,办起了来料加工厂,承接香港低端制造业的转移。

  随后,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包括常平周氏电业有限公司、首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兴扬实业有限公司等。

  工业发展带动商贸繁荣

  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内商贸业的发展,据《桥梓村志》记载,早在民国时期,桥梓的清晨集市就已经定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工业同步发展,大批外地人来桥梓工厂工作,消费群体庞大,集市商贸进一步繁荣。1980年后,随着集体日益兴旺,桥梓村除了市场大厦外,除了日市,夜市也风生水起,人流如潮,其繁荣景象一度被外界称为“流市夜光”。

  商业的繁荣和扩散也加速了周氏后人的扩张,据常平镇塘角村委书记周肇新介绍,该村早期就是由桥梓村从事商贸及鸡鸭养殖的村民辐射流动而来。尽管分属不同的村,但常平周氏后人并没有受这种行政划分的影响,依然亲密如一家,周敦颐是他们共同景仰的先人和追思的对象。

  尽管2006年、2008年等几次严重的暴雨水浸,使在处于地势较低的桥梓一带,不少厂房和仓库浸水严重,对经济影响较大。但值得欣喜的是,目前,针对桥梓一带的水利排涝等重大设施改造项目已全面铺开,今年有望开工改造,经过水利排涝改造后,无疑将极大提升周氏村落的招商和发展潜力。

0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

向您推荐
热门评论(0)

关注公众号

方便您及时获取互动消息
掌握最新信息,回家不迷路

前去关注
发表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