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卓丰五金有限公司的废气、废水处理都有统一的管网。
五金电镀企业老板郑志南的工厂最近正准备增设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由于工厂已搬进环保专业基地,郑志南只需要在环境评价报告书中证明增设的生产线满足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及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即可,需要准备的环评资料较以往少了好些。
“环评把关不能保证项目运营后不会产生污染危害,关键要将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作为东莞市环保局项目审批科负责人,麦耀钦深谙环评的艰巨任务。在他看来,尽管最近数年东莞在环保审批改革等领域不断尝试简政放权,但在环境准入条件上却从未有丝毫放松。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东莞累计环评拒批项目达4657个。更为重要的是,地方主政者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建设项目,而是开始从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等着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重新谋划城市的未来。
环评拦下30亿重大项目
如果不是环评拒批,黄江镇刁朗村现在应该是一副烟尘滚滚的热闹景象。2013年春,占地700亩、由广东舜盈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的市级重大项目在黄江奠基动工。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公众的意见是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东莞的实践中,对环评报告书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东莞市环保局是一律不予受理的。作为舜盈光伏项目环评审批的经办人员,麦耀钦如今依旧对该项目的审批过程印象深刻。
“环评中,我们认真吸纳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据麦耀钦透露,光伏产业是当前热门且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当时他们也曾考虑到广东舜盈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纯二氧化硅项目是2013年全市重大项目,并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但即便如此,环保部门还是在项目环保准入中严格把关。最终,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环保部门还是给予该项目未能通过环评的结论,并建议项目重新选址进驻化工园区建设。2013年7月,没有通过环评关的舜盈光伏项目被取消了市重大项目的资格。
类似舜盈光伏这样因环评挡在门外的案例在东莞并不鲜见。据东莞市环保局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因政策不符等原因核实项目不可行而拒批项目2913个;“十二五”期间,全市因政策不符等原因核实项目不可行而拒批项目达1744个。且从环评拒批的发展趋势看,随着近年来环保门槛的逐步提高,环评拒批的数量也在呈现增加态势。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市累计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项目为1027项,较2012年环评拒批的325个同比激增了三倍有余。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