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与大多数服装商家相似,东莞泰峰制衣厂的李忆峰进入服装行业最初也是“倒货”,熟悉行业后自行设计、采购布料做起了贴牌。
2002年到2008年,是服装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早上9时忙到晚上10时。李忆峰回忆,那段时间对于很多服装企业来说都是日进斗金。但是从2009年开始,服装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为了寻求更长远的发展,李忆峰在代工之余,也走上品牌之路。
同样地,从1995年就开始给国外品牌做代工的陈达飞,也在东莞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掘得一桶金。2008年前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也萌生了做品牌的念头,企业在经历转型阵痛后步入正轨。
近年来,随着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竞争越发激烈,采购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加之宏观经济的影响,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从原来的快速增长,演变为如今的艰难前进或勉强维持。
他们的这些遭遇,与东莞市中小企业局最新发布的一份《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产业调查报告》相吻合。参与撰写调查报告的专家们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的升值,以及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对东莞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冲击,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企业,面临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欧债危机后遗症凸显
新兴国家正抢夺订单
根据海关广东分署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广东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92.2亿元,增幅由一季度的2.5%扩大到4.1%,占18.2%,按出口额从大到小看,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下降9.9%;家具及其零件增长5.1%,鞋类微增0.2%;纺织品降幅收窄至4.6%;箱包和玩具分别增长20.1%和9.6%。
在业界看来,这个出口数据“看上去不错”。但是,参与撰写调研报告的专家表示,对于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来说,这种趋势依旧不容乐观。
自从欧债危机以来,东莞外向型企业订单一直有缩减的趋势,出口订单下滑的直接原因是欧美市场需求趋弱,客户的采购意向降低。
“虽然欧债危机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后遗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专家说,这主要是由于欧美经济形势还是呈现疲软状态,而服装又并不是最重要的居民消费品,这就直接影响到东莞服装业的出口形势。
另一方面,东莞还要面临来自于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大朗毛纺织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大朗有很多毛纺织企业在寻找出口突破口时,受到了来自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多方竞争。
“这些国家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特别是这些国家的关税较低,甚至有些国家如孟加拉、柬埔寨实行零关税政策,这一点使得东莞在与这些国家地区争抢国外市场时不免处于劣势。”专家说,虽然与这些国家地区相比,东莞在设计、工艺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缩小与东莞的差距,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不容小觑。
此外,人民币升值带来一系列挑战。受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增大的影响,这些纺织服装鞋帽出口量有所下降。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行业营业利润就会下降约12%,毛纺织行业约下降8%,服装行业约下降13%。
记者查阅2006年至2013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得知,2006年、2007年至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分别升值3.35%、6.88%、6.8%、0.12%、3.01%、5.09%和0.23%;2013年人民币依然表现出相对强势,不断创出新高,升值幅度达3%。根据测算,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达到5%,就意味着大部分出口服装纺织品极有可能出现“零利润”。
“人民币升值对于服装这类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冲击将难以避免。目前已经出现不少订单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竞争对手国。”专家说,部分订单转移到成本更低的新兴制造国家,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的竞争优势正相对减弱。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