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加强后续市场监管
8月12日下午,全市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召开。市政府袁宝成市长、鲁修禄副市长、张春扬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全市涉及后续监管工作的36个部门、镇街、管委会的主要领导及商改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现场会总结了试点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商改工作。
成绩: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 创历史新高
东莞是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先行地。今年来,在全国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和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的背景下,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后续监管上。4月15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15项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后续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我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初步成效。
在框架搭建上,配套出台了15项改革措施的专责方案,重新明晰了部门监管职责,健全督导考核机制,搭建了全市后续监管“1+X”的制度框架。在体系建设上,推动全市42个部门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管理、黑名单、信用分类监管和退出机制等四项信用约束制度,初步建立了信用约束管理体系。在电子营业执照上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整合全市60万市场主体1300多万条信用信息,初步实现首批信用信息的对外公示。上线应用后续监管信息化系统,推送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工商登记信息2.1万条,涉及25个部门108个行业,收到各部门反馈信息1.38万条,有效促进了协同监管。
今年1-7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5万户,同比增长5.3%;其中,新登记企业2.5万户,增长38%;企业注册资本357.3亿元,增长90.7%,企业增速持续超过个体工商户。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据抽样调查,商改之后新登记市场主体开业率达96.8%,证照齐全率达84.5%,其中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市场主体持照率更高达94.2%,较好地实现了“放而不乱”。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