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 ●大朗
“商改前国家法律不也是规定要先拿证再拿照吗?后来我们颠倒了一下,尝试先拿照再拿证,最后发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世界也没有塌下来。”昨日下午,东莞全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在试点镇大朗召开,市长袁宝成鼓励继续尝试改革创新。对于后续监管,袁宝成表示主管部门要敢于担责,如果企业有问题就必须要公布,就是要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阻的状态。
动态后续市场监管放而不乱
注册公司从原来的“难上加难”到现在的“易过借火”,如何监管如同火山爆发般增长的各种公司企业成了东莞商改后续监管工作的最大挑战,外界甚至担心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会带来所谓“皮包公司”的泛滥。但是南都记者昨日从现场会上获悉,尽管东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而据抽样调查,商改之后新登记市场主体开业率达96.8%,证照齐全率达84 .5%,其中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市场主体持照率更高达94 .2%,较好地实现了“放而不乱”。
据悉,东莞搭建了全市后续监管“1+X”的制度框架,推动全市42个部门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管理、黑名单、信用分类监管和退出机制等四项信用约束制度,初步建立了信用约束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线应用后续监管信息化系统,每天自动根据经营范围关键字把工商登记信息推送至各相关部门,由部门按规定时限落实监督,并把监管情况及时反馈至系统。目前已推送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工商登记信息2.1万条,涉及25个部门108个行业,受到各部门反馈信息1.38万条。
现场市长为试点镇大朗点了个“赞”
会上,袁宝成为监管试点镇大朗大大点了个“赞”,他说,大朗试点以住所申报与综合监管将改革深化强化,我们竟然又取得了成绩!什么叫改革?什么叫改革的红利?回想起来,第一步让大朗改革是对的,第二步让大朗改革也是对的!
今年5月以来,大朗镇成了东莞创业最火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朗镇元元面包店老板黄凤莲。因为今年5月,黄凤莲在大朗镇工商分局办理营业执照时,从申请到领取,前后不到一个小时。
实际上这是商改“东莞模式”的再延伸尝试。今年3月以来,东莞将大朗镇和东城街道作为商改后续监管工作试点。其中大朗镇率先实施“住所申报制”,也就是企业在登记注册申领营业执照时,只需自行申报住所并为其真实性负责,不需要再为了住所证明文件而奔波于多个部门,直接向登记机关申报住所信息便成立公司。南都记者昨日从会议上获悉,自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大朗镇新增市场主体1873户,同比增长53%,其中通过住所申报制登记设立的有1342户,占总的新增市场主体的71.6%。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