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东莞83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有约650万,随迁子女在莞就学人数庞大。
2001年,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为9.9万人,至2013年底达到68万人,12年增长近6倍,年均增长近5万人。
2013至2014学年,在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随迁子女共有93.9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总数(126.3万人)的74.3%,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市共有随迁子女学生6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86万人)的79.1%,为本市户籍学生总数的近3.8倍。
杨靖波指出,这说明,东莞已经充分认识到解决好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优化社会治理、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有序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东莞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随迁子女就学工程,努力解决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教师节前夕,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看望慰问师生并与教师代表座谈。
胡春华指出,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读书问题。广东是外来务工人员大省,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珠三角城市,要努力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要千方百计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切实解决好民办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兴教,不断促进民办教育上档次上水平。
广东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务工人员主要集中于珠三角,而东莞又是务工人员集中市。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寻梦,也给当地政府出了一道难题:怎么解决数量众多的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呢?
近年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市的东莞,先后出台了积分入学、异地中考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等政策,积极探索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那么,东莞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题,积累了什么经验,又将有什么新的尝试呢?
9月12日,记者专访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介绍东莞随迁子女就学经验以及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新措施。
积分入学
今年市财政为随迁子女就读公校投入18.5亿
2009年5月,东莞市因应随迁子女人数不断增长,由市政府出台随迁子女在莞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经过5年的探索,积分入学政策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机制,开始深入人心,家长和学生会根据政策指引办理资料。
记者: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比例。经过5年的探索,东莞的积分入学政策积累了什么经验?
杨靖波:东莞市积分制入学办法经过5年来的实施和逐步完善,积分项目、各项目分值、办理程序等渐趋合理,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政策在诸多方面已实现有效衔接,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从机制上来讲,需要政府重视,统筹协调。东莞将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提升到市政府层面,由市政府颁布积分入学工作方案,由市教育部门根据每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积分制入学指标、明确积分制入学学位供给要求,统筹协调整个积分制入学申请工作。同时,东莞市各镇街和多个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做好积分入学有关工作。
从投入上来讲,需要加大投入、扩充学位。近年来,东莞市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和经费投入,完善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扩建或适当增加教学班的形式,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充分发挥公办学校在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从2001年至2013年,东莞义务教育教学班从8041个增长到17351个,规模翻了一番。东莞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学生积分入学人数逐年递增10%,从2012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提供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学位比上年增长10%”列为年度十件实事项目之一。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