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无法分光彩

回顾历史
管理员 原创 IP属地:未知

2014/02/27 14:51:36 · 0阅读

0
今天大家都在关注
回顾历史
分明无法分光彩
时间:
长按二维码
查看信息详情

解放初与儿女在南京合影

↑晚年在家中

文/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叶璐熠 图/由家属提供

9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著名书画家赖少其的夫人曾菲于2014年2月7日在广州逝世。赖少其生前就为自己和爱人写好了墓碑,诗中写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宿同飞上九天”。如今这对缘起于新四军中的伉俪,再次相逢于天国。

他们两人在激情燃烧的抗战岁月中相爱、牵手,在解放后的政治风波中因与贺子珍家的关系,被卷入江青“匿名信事件”,半生沉冤至晚年都难以释怀。然而这对伉俪相濡以沫,牵手60年无怨无悔。尤其是曾菲,这位1938年就参加革命、历经战争洗礼的奇女子,在解放后甘当“绿叶”,默默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成就了一代书画大师的艺术人生。

弃学抗日

奇女子只身擒内奸

【曾菲祖籍梅县,作为家中的独女,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是思想还是打扮都很新潮。她爱体育、会游泳、会打垒球,还爱女扮男装演话剧,参演过当时流行的易卜生话剧《娜拉》。抗战爆发后,她随母亲回梅县老家。在那里她参加了抗日流动剧团,四处做抗日宣传。学校因此退还学费要她退学,曾菲背着母亲,把学费藏在口袋里,继续跟随剧团演出。

1938年叶剑英的副官卢伟良到剧团作报告,讲述长征和延安的故事。大受鼓舞的曾菲当场提出要参加革命。卢伟良跟她开玩笑说:“你一个戴手镯的娇小姐怎么能参加革命?”曾菲二话没说脱下手镯摔在地上,还把学费全交给了卢伟良,要当做去参军的路费。

几经周折曾菲到达云岭新四军总部,正式加入部队,被分配到教导8队学习。这是个女兵连队,陈毅夫人张茜、粟裕夫人楚青、叶飞夫人王于耕等人都是从这支队伍出来的。教导队训练结束后,曾菲成了战地服务团的一名文艺兵。当时恰逢由陈毅作词、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完成创作,曾菲就参加了这首歌曲的首演。

曾菲不仅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文艺兵,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女战士,“只手擒内奸”的经历曾让她名震苏中军区。1942年春天,她在回区党委的路上遇到了骑自行车的内奸马某,马某在斗争形势紧张时出卖了党委委员韩金荣,导致韩牺牲。马某当时不知道自己已暴露,还“淡定”地与曾菲打招呼。曾菲果断地拔出了手榴弹向马某大喊:“站住!你要是不跟着我走,我们就同归于尽。”猝不及防的马某只得乖乖就擒。

曾菲斗争经验丰富,她所在区五名党委委员,只有她在战火中幸存下来了。苏北河网密集,曾菲会游泳,遇上鬼子进村扫荡,她往往能跳河逃脱。并且她语言能力强,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很快学会方言,这让当地群众备感亲切,都愿意掩护她。有一回鬼子把村子包围了,曾菲找块毛巾扎在头上,抱起一个农家小孩就从敌人眼皮底下走过去了。

血色浪漫

军中“暗恋”终成正果

【赖少其与曾菲的缘分始于1939年10月。那时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的文化名人赖少其来到皖南参加新四军,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亲自主持欢迎会。作为女兵代表,曾菲当时就在欢迎会上。那时的赖少其身躯清瘦,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曾菲对这位广东老乡很有好感!

而曾菲只是默默地将好感埋藏在了心中,因为赖少其是带着女朋友来参军的。后来赖少其离开军部下连队工作,那个女孩也移情别恋了,包括曾菲在内的许多人为赖少其鸣不平。军中广东老乡常去看望赖少其,曾菲也跟着去。赖少其每次都拿稿费犒劳大家,渐渐都熟了,他也对比自己小6岁的曾菲产生了好感。

但还没等这两位年轻人互诉衷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爆发了。曾菲因此前已跟随部队去了苏北,才躲过了一劫,而赖少其却被捕入狱。在随后的一年中曾菲失去了赖少其的任何消息,一度以为他牺牲了。一年后,她突然在《苏中报》上看到赖少其反映狱中斗争的诗文,才知道他已逃出上饶集中营,惊喜交加的她立即前去探望。当时受尽苦刑折磨的赖少其身体非常虚弱,曾菲就主动照料他,这令赖少其很感动,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并于1943年结婚。

结婚那天赖少其送给曾菲一首诗:“月印深潭两度清,春水绿波相映人。分明无法分光彩,要把人心当天心。”但那一夜,还没等曾菲细细品味诗词的意境,军中就吹响了集结号。他们像往常一样快速地穿上军服、打起绑腿,跑步出门集合,跟着大部队一路行军到天亮。

虽然后来知道这不过是一场演习拉练,因没通知到位而搅黄了他们的花烛之夜,但二人却觉得颇有意思,赖少其还赋诗一首以示纪念:“露轻湿罗衣,雾重难举眉。轻狂走野径,未知醉如泥。”此后曾菲一直把新婚的这两首诗带在身边。

战争环境中曾菲先后生下3个孩子,她跟着部队东奔西走,艰辛备尝。但她从不道苦,她把美国兵的降落伞裁成布条用作孩子的尿布,行军时还把尿布挂在背包上,走路带风很快就吹干了,新四军女战士都效仿她!

无辜受审

“匿名信”致半生蹉跎

【1952年赖少其一家人调到上海华东文委工作,不久即被卷入江青“匿名信”案,此后频繁受审。并且因为当时是秘密调查,曾菲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受审。直到1993年前总参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陈虹撰文回忆此事,她才明白自己半生冤屈的根由。

1954年3月江青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揭露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风流韵事和被捕变节的历史事实,并警告她不要胡作非为,否则会向中央反映。气急败坏的江青决心揪出匿名信作者,她还动用毛主席的权威调查此事。这就是波及甚广的“18号案”。

当时专案组对800多人笔迹进行了逐一比对,并将笔迹相似又有作案条件的人列为重点侦查对象。曾菲是这些人当中被调查最久、吃苦最多的一个。

曾菲成为重点怀疑对象,和他们夫妇与贺子珍哥哥贺敏学一家关系好有关。两家人的渊源可追溯到1938年,当时曾菲参军路上在南昌认识了贺敏学。1940年曾菲受命带十几名伤员转移,完成任务后却陷入敌人包围,焦急万分的她遇到了完成殿后任务准备撤离的贺敏学。贺敏学白天让曾菲躲在百姓的夹墙里,自己带人外出侦查,晚上带大家穿铁路、过运河,终于闯出重围。曾菲很感激贺敏学的救命之恩,晚年时常对儿女们提及此事。

1943年秋新婚不久的赖少其见到了贺敏学,二人有共同的经历,都曾在被捕后坚持对敌斗争并逃出虎口,再加上曾菲的关系,二人很快成了知己。1952年两人都在上海工作,两家又成了邻居。1954年贺敏学奉调西安,临行前请求赖少其夫妇照看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贺子珍。曾菲同情贺子珍的遭遇,对她照顾有加。但这一切,后来都成了她涉嫌写匿名信的“证据”。

而曾菲被怀疑的“导火索”是赖少其给上海市委写过的一封信。1956年7月在华东医院住院的贺子珍央求赖少其:“我没病,不愿住在这里,请你带我回家吧!”尽管贺子珍最后被护士劝回了病房,但赖少其内心无法平静,他连夜写信请求市委领导对贺子珍的生活给予特殊照顾。

这封信让“18号案”专案组将重点调查目光转向赖少其一家。他们发现,曾菲不仅同情贺子珍,还对毛泽东 1952年到上海时没同贺子珍女儿李敏见面颇有微词。更为凑巧的是,曾菲的字与匿名信上的字迹很相似。

其实1962年专案组已查明,匿名信的作者是林伯渠的妻子朱明。但由于调查是非公开的,曾菲档案上“此人不宜担任正职”的内容一直没被删除,她此后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

“木石”情深

甘当绿叶成就大师

【“文革”爆发后,文人出身的赖少其首当其冲地被戴上了“叛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不时被批斗,常被红卫兵强按在地,一跪就是好几小时。每次送丈夫出门,曾菲都忧心忡忡。如果赖少其久久不归,她就倚在大门口望眼欲穿,有时还迎出数里。一看到丈夫回来了,她就飞奔前去搀他进屋,给他擦拭伤口,并宽慰他。

在曾菲的鼓励下,两人总算熬过了那段黑白颠倒的岁月,赖少其也进入了新的创作高峰。在曾菲眼里,丈夫天生是个艺术家,但生活能力较差,她就当起了“贴身陪护”。1980年夏曾菲陪赖少其到黄山写生,衣食起居全归她照料。当时黄山还没有索道,年近六旬的她每天陪着丈夫在似乎没有尽头的山路上踽踽而行。赖老的《万松图》、《黄山之赞》等佳作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一批优秀作品奠定了他“新黄山画派”执旗人的地位。

叶落归根,1986年赖少其一家回广东定居。到南方后赖少其发现,自己画黄山时所用的凝重笔法,并不适合描绘岭南的风光和景色,他便开始了画法上的“丙寅变法”。为此,曾菲提前办了离休手续,专心支持丈夫创作。但仅过3年,赖少其就被查出患了帕金森症,手指逐渐僵硬,有时连抬眼皮都困难。医生劝他多休息,但曾菲不忍心劝阻丈夫,她明白赖少其希望趁手还能动,尽量多做画。她时刻服侍在丈夫身旁,为他提供一切帮助,直到看他太累了才劝阻一下。

1996年赖少其就曾被医生预言只剩下一年寿命,而在曾菲悉心照料下,他一直活到2000年。更为惊人的是在这4年间,赖老继“丙寅变法”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衰年变法”。当时他的左手已动弹不得,不能自主进食,已插上了鼻饲管。但只要有一点精神,他就向曾菲索要纸笔,用颤抖的手创作出一批色彩强烈的艺术作品。

赖老逝世后,曾菲又努力为学界研究赖老提供方便。2002 年3月安徽省文联召开座谈会,参会的多位学者认为赖少其“衰年变法”后的作品把艺术提到了新的高度,应该重新评估赖老的成就。得知消息后曾菲马上给安徽方面打电话,表示愿意携赖老80岁后作品赴安徽参展。经过短短两个月的筹备,“赖少其80后书画展”在合肥开展,“赖少其书画艺术研讨会”也于开幕当天举行。

0

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人气广告位虚位以待

向您推荐
热门评论(0)

关注公众号

方便您及时获取互动消息
掌握最新信息,回家不迷路

前去关注
发表评论
返回